圆瑛大师,福建古田县人,十九岁于鼓山涌泉寺拜增西和尚为师。二十一岁从福州到江苏常州天宁寺,亲近禅宗尊宿冶开禅师修禅六年。时常定境现前,身心廓然,曾于定中悟后写了一偈:“狂心歇处幻身融,内外根尘色即空,洞彻灵明无挂碍,千差万别一时通。”到了二十六岁又往宁波天童寺,依从寄禅和尚,一心参究。在二十..
圆瑛大师 更多...
圆瑛大师 :别说没时间,这十种人正好念佛
念佛法门,对上中下三种根机,无机不摄。有情众生,具有知觉,但发真心,无一不能得度。只要一心称念六字洪名,不必广学诸法。善导大师云:“若要学解,从凡夫地,乃至佛地,一切诸法,无不当学。若欲学行,当择其契理契机之一法,专精致力,方能速证实益。否则经劫至劫,尚难出离。”念佛即是契理契机之法。今略举十种人正..
圆瑛大师 :别说没时间,这十种人正好念佛
念佛法门,对上中下三种根机,无机不摄。有情众生,具有知觉,但发真心,无一不能得度。只要一心称念六字洪名,不必广学诸法。善导大师云:“若要学解,从凡夫地,乃至佛地,一切诸法,无不当学。若欲学行,当择其契理契机之一法,专精致力,方能速证实益。否则经劫至劫,尚难出离。”念佛即是契理契机之法。今略举十种人正..
圆瑛大师 :昔日迷之本来无失今日悟之亦复无得
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》【经】无苦集灭道。【解】此空声闻法界。声闻,即罗汉,闻说苦集灭道四谛之声,而得悟道,故称声闻。谛者,谛实之理。此中二种因果:苦,是三界内生死苦果;集,是三界内烦恼苦因,烦恼集聚于心,故名为集。灭,是出三界寂灭(不生不灭)之乐果;道,即出三界修道(三十七助道品)之乐因。约小乘法说,欲..
圆瑛大师 :法界有十,六凡之外,尚有四圣。
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》【经】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;乃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。【解】此空缘觉法界。法界有十,六凡之外,尚有四圣。四圣者:佛法界,菩萨法界,辟支佛法界(亦云缘觉法界),阿罗汉法界(亦云声闻法界);此缘觉法界。缘觉者:顺逆观察十二因缘,而得觉悟,克证无生之理,是名缘觉。十二因缘者:先顺观流转门,无..
圆瑛大师 :六尘本空
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》【经】无色声香味触法。【解】此空六尘。尘有染污之义,由此六者,而能染污真性,故名为尘。色者眼之对,声者耳之对,香者鼻之对,味者舌之对,触者身之对,法者意之对,后二尘难知。何以谓之触?触即无知之物,与有知之身感触。分合离二触:例如衣是无知之物,挂在衣架,不名为触,若穿身上,而知..
圆瑛大师 :若照见蕴空,超登彼岸,自可度脱一切烦恼生死之苦厄矣。
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》丁四明观实效【经】度一切苦厄。【解】‘度’者,脱也。‘切’字,去声读之,非切物之切。‘一切’者,包括无余之义。界内有见思烦恼之苦,分段生死之厄。界外有无明烦恼之苦,变易生死之厄。若照见蕴空,超登彼岸,自可度脱一切烦恼生死之苦厄矣。丙二正说般若丁一断疑情【经】舍利子!色不异空,..
圆瑛大师 与印光大师 [如意]
在与印光大师的交往中,圆瑛大师一直对印光法师怀着敬仰之情。每当圆瑛大师遇到困惑不解的问题时,总会向印光大师请教,希望得到印光大师的指教。在平时的生活中.圆瑛大师常将印光大师作为自己最尊敬的高僧看待。圆瑛大师对印光大师一直怀着无比崇敬之情,即便是他在荣任中国佛教会会长之后,对印光大师的尊崇之情依然没有..
圆瑛大师 与印光大师
在与印光大师的交往中,圆瑛大师一直对印光法师怀着敬仰之情。每当圆瑛大师遇到困惑不解的问题时,总会向印光大师请教,希望得到印光大师的指教。在平时的生活中.圆瑛大师常将印光大师作为自己最尊敬的高僧看待。圆瑛大师对印光大师一直怀着无比崇敬之情,即便是他在荣任中国佛教会会长之后,对印光大师的尊崇之情依然没有..
见解不同法谊在:看太虚大师与圆瑛大师 的交往胸襟
太虚大师(右)与圆瑛大师(左)法谊深厚太虚与圆瑛是近现代中国佛教的领袖人物,两人之间曾经有过亲如兄弟的关系,但是后来两人的关系又充满了紧张,乃至最后失和。这个问题看似不太重要,但是在整个中国佛教中却很有代表性。他们作为佛教领袖,彼此代表了各自的个性特征与文化改革观念,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,实际上反映了..